王贵玲:到2060年我国地热供暖制冷总面积将达106亿㎡
近日,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、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王贵玲在出席“陆特能源·第八届地热高水平发展(湖北)论坛”期间接受地热加独家采访时表示,根据他近期的研究,目前我国地热供暖制冷应用总面积达15亿平方米左右。他预测,到2060年,我国地热能供暖制冷应用总面积将达到106亿平方米左右。
“未来地热能供暖供冷,包括浅层地热能应用,发展前途会非常好。”他表示,目前我国浅层地热能每年上涨的速度在13%左右,未来浅层地热能的增长速度还会有所提高,“这几年随技术的进步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,国家的需求,未来地热能产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。”
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,怎么来实现地热高水平发展?王贵玲表示,地热行业无论是水热型地热,还是浅层地热能的利用,目前关键的问题是资源整合。“地表地上暖通工程和地下的地质工作要紧密的结合,实现优化的设计和配置,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,研发一些提高能效的有关技术,包括地表利用的装备,怎么样更好的提高能效。”他说,“地热要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必须在技术上有进步,降低整体运行成本和初投资,提高能效,这是我们最关键的一个问题。”
今年3月,王贵玲在出席“沣西能源·2023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地热高层论坛”作报告中指出,根据我们国家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预测,到2030年,我国地热供暖制冷面积将达到33亿平方米。
我国地热直接利用多年稳居世界第一,截至2020年底,我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3.9亿平方米,其中,水热型地热能供暖5.8亿平方米,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8.1亿平方米,年可替代标准煤3147万吨,年减排二氧化碳7509万吨。
“目前我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是西边发电、北部供暖,南方以康养和探索性的地热制冷为主。”王贵玲表示,近年来随国家“双碳”目标的提出,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比较快,特别是在地热直接利用上发展非常快。他谈到,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地热供暖潜力非常大,2030年预计京津冀地区地热供暖总面积达到3.3亿-4亿平方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