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家在宣传过程中会回避缺陷,放大优势,这一点无可厚非。但电视机却是个例外:电视机的参数太多、太乱、太复杂了,而且更新速度很快。
很多参数我们还没听说过,就又出现了新名词。于是商家就利用「信息差」胡乱宣传:这导致了很多用户根本分不清好坏,盲目下单导致踩坑。
如今的绝大多数家电都在追求一级能效,电视机自然也不例外。去市场上看一看就知道了,90%的电视机都是一级能效。
答案是否定的——对于电视机来说,「一级能效」只是门槛而已。电视机的能效等级规划区分依据是“能源效率”,即每瓦功率能发出多少光(光效)。
能源效率超过4.0就算一级能效,但很多电视能做到5.0、6.0。海信有一款E7N电视,100吋的光效甚至高达7.0,是国标标准的175%。
选购建议:买电视机不能只看能效等级,更要看具体的能源效率是多少。尽量选高的,这样买回家才更省电。
这个习惯大概是从手机开始的:很多商家都喜欢在「亮度」上做文章,喜欢吹嘘自己的峰值亮度有多高——
当然,亮度高是好事。1000尼特勉强入门,2000尼特以上更好。Mini LED电视的峰值亮度甚至普遍超过了3000尼特,但只有亮度还不行!
电视机不是灯,不是够亮就行了。它要根据画面的需求,让画面该亮的地方亮起来,该暗的地方暗下来,所以要分区控制发光体。
分区数量越多,对画面明暗的控制就越精细。有些电视只有几百个分区,你就别指望它的画面能有多高对比度了,黑色显示出来肯定会发灰。
选购建议:Mini LED电视的分区数量明显要比OLED和LCD电视高很多,比如100英寸的海信E7N的分区数量最高能做到4224个,显示出来的画面有多精致,就不用我多说了吧!
有些电视商家剑走偏锋——你不是要看分区数量嘛,那我就玩命叠加。四五千个分区已经够用了,它偏要叠加到几万甚至几十万个分区。
在几百、几千这个量级上,分区数量的提升确实对画质有显而易见的改善。但是当分区数量达到大几千甚至更多时,再增加分区数量对画质的改善就微乎其微了。
•信芯AI画质芯片 Pro,能够对画面的立体感、清晰度、色彩和流畅性进行全链路AI精调,带来自然好画质。
电视再高级,片源画质差也等于零。但有时候我们没视频网站会员,或者老电影没有高清版,又该怎么去办呢?有了AI画质芯片,就可以把不清晰的画面变得高清了。
前面也说了灯珠分区数量的重要性,分区数量多了,可以“让该亮的地方亮,该暗的地方暗”。但视频画面是动态的,灯珠的明暗变化速度跟不上画面的变化速度该怎么去办呢?这套芯片就能解决这一个问题——提高电视机的控光精细度。
选购建议:分区数量要适可而止,不可盲目追求高参数。当分区数量达到三四千量级后,就应该转而追求硬件,这样才可以兼顾性能与价格。
这是线下买电视的时候最容易听到的线K电视,非常清晰。”这里的“4K”指的就是分辨率,但我想说:
刷新率高的好处是:显示快速动作画面的时候不会拖影。比如足球比赛,足球被踢出去的速度很快。如果刷新率不够,就能看到足球在屏幕上残留的运动轨迹。
即使你不爱看球赛,刷新率依然很重要:各种体育比赛、动作电影、游戏画面,都需要高刷新率才能满足。
需要用电视玩游戏的用户,还建议选择带“VRR可变刷新率”技术的电视机。即游戏帧率与电视刷新率同步,避免画面的撕裂与卡顿。
选购建议:在你的预算范围内选择尽量高的刷新率,建议不低于144Hz。诸如海信E7N这样的电视机,已能把刷新率做到了最高288Hz。
这也是我最反感的一点:几乎每个电视品牌都会说一句“搭载我们的自研系统”。不懂的人可能就被忽悠了,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:
所以“自研系统”并不高级,重要的是这套自研系统的UI是否好用!我最近也一直在关注电视系统,发现海信做出来了一套全场景4K级UI:
不仅仅是默认操作界面是4K显示,就连第三方APP里的图片和文字也是4K级。往往这种高清晰度的界面在翻页、切换等操作时就会出现卡顿,但海信这套UI在操作时却是全程丝滑。
选购建议:说到操作系统,就要特别推荐国产品牌的电视。国产品牌UI都针对国人操作习惯进行了优化,国人用起来更能得心应手。
这套选购标准看似苛刻,但只要你仔细找,市面上还是能有很多产品能够入选的。为了方便粉丝们“抄作业”,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款百吋大屏产品作为参考——就是前文中一直作为范例出现的海信E7N:在产品力上断层领先,画质参数及效果、音响配置及表现、AI交互体验、硬件配置上均可达到同档位断层领先,E7N还带来海信领先于行业全面首发的AI大模型能力,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。
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里,在100+大屏市场,行业整体销量同比增长了2.8倍(283.3%)。海信系电视的销售量占有率为41.05%,销售额占有率为46.62%,均居行业第一,2025年继续迅速增加,12日之前100+大屏市场整体销量同比增长了33.4%,海信系电视在100+大屏市场上的占比达到了52.55%,每卖出两台百吋大屏电视就有一台是海信。